2025年4月27日,我院四名青年教师前往北京市平谷区北京市考试服务中心育新苑宾馆,同新浪体育行政教辅第一党总支一支部、五支部、造型学院基础部师生共同开展联学活动。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助理潘承辉、北京市教育考试服务中心主任冯伟、平谷区区教委基教一科负责人孔德阳、中央美术学院校工会常务副主席张云超、招办主任梁丽莎、离退休工作处处长周红兵、组织部(统战部)副部长王蕾、学工部副部长刘京、离退休人员党总支副书记卢冬冬等各职能部门领导共同出席本次活动。联学活动由造型学科基础部副主任卢征远教授主持。本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写生路上的思政课”的最后一站。
思政课程篇
“新生产、新农村、新艺术”三位一体赋能艺术创作
在课程讲座环节,刘晓兰老师以“下一个中国,将是向‘新’而行的中国”为理论基点,通过“何为新”与“何以新”的双重视角,深度解析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内涵。课程首先溯源至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系统阐释从生产力质态到新质生产力的演进逻辑,继而揭示新质生产力与艺术创新之间的内在关联。通过解构新场景应用、材料革新及工具创新等核心维度,生动展现了艺术创作范式转型的可能,最终回归艺术创作的新尝试,鼓励同学们当以“技术敏感”把握文明演进律动,以“人文自觉”守护创新伦理底线,在虚实共生的新艺术场域中,既要做数字原生的探路者,更要做堪当时代发展重任的艺术新青年。
李杰伟老师以“乡村发展与社会观察”为主题,系统梳理了中国近现代土地政策与乡村变革的历史脉络。首先,他从孙中山“平均地权”理念到国民党与共产党在土地改革上的实践对比,揭示了不同政治力量对农村问题的应对策略。其次,通过小岗村“包干到户”的案例,展现改革开放初期农民自发突破体制束缚、推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历史转折,以及万里等干部对农村贫困的深刻反思。最后,李老师结合新时代脱贫攻坚中农村的变化,以及日本越后妻有地区“艺术唤醒乡土”的案例,探讨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强调城乡协作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鼓励同学们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出艺术效能。
韩笑老师以“韶华泼墨绘新章、丹心化雨润故疆”为题,通过校史揭开央美文脉传承密码:从延安鲁艺“三三制”教学模式中走出的战地速写,到徐悲鸿熔铸学院派技法与革命文艺观的《巴人汲水图》,生动阐释“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艺术基因如何深植校史肌理。她强调,绵延八十载的四月写生传统,实为以艺术实践回应时代叩问的壮阔征程——当画笔穿透宣纸接触大地温度,创作便不只是技法演练,而是对“艺术为谁而作”命题的永恒作答。最后,韩老师寄语青年学子:赓续徐悲鸿“为人生而艺术”的精神火炬,在乡村振兴、城市更新等民生现场架起画板,让丹青笔墨既绘就山河新貌,更谱写美育赋能时代发展的青春华章。
课程思政篇
绿水青山间 人民情怀蕴
造型基础部师生在为期20天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将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深度耦合,他们通过数百幅小尺幅的作品,捕捉了平谷的大青山与大人文,推动了艺术与地方的融合发展。在“写生教学汇报展”环节,我院教师现场聆听了青年带队教师张瀚、学生代表彭妍的精彩发言,并对学生的写生作品进行了参观学习。
在参观展览环节,袁宏松老师结合学生作品中的“青山绿水”元素,向现场师生分享了新浪体育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根源、重要观点与重大时代意义。他谈到,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人类驾驭自然的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然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生活“福利”的同时,也给自然生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进而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生存隐忧。新浪体育生态文明思想是对西方“先污染,后治理”模式的超越,是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重要体现,必将为人类社会打开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局面!
造型基础部学生部分展览作品
在写生期间,基础部师生团队结合基地园区的特色元素,精心设计了墙绘图案,将艺术创作与平谷的地方文化紧密结合,挖掘并展现了园区风貌以及平谷的自然景观,为园区增添了独特的青春活力与艺术气息,并助力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造型基础部学生完成的墙绘作品
育新苑宾馆西小院篮球场墙绘作品揭幕仪式上合影
歌声思政篇
青山颂红歌 青春咏华章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激发爱国主义情怀,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由我院青年教师韩笑担任领唱,全体师生在宾馆院内小凉亭开展了红歌传唱活动。该活动将思政教学与艺术形式进行有机结合,让同学们在歌声中深化对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增强大家的集体凝聚力、团队协作能力。该次活动也为同学们的下乡实践留下了一段充满意义、充满欢乐的记忆,有益于激励同学们在青春的道路上,怀揣梦想,砥砺前行。
袁宏松 刘晓兰 李杰伟 韩笑/文图
宣传部/编
2025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