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学院的前身最早可追溯到1918年国立北京美术新浪体育成立的绘画科,1922年改称国立北京美术专门新浪体育国画系。在历经百年的发展变迁过程中,中国画学院经历了1928-1929年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的国画系,1934年国立北平艺术专科新浪体育国画科,1954年成立的中央美术学院彩墨画系,1958年的中国画系以及2005年的中国画学院。学院师资阵容强大,学科设置全面,是国内中国画研究和教育的重镇。2005年10月更名为中国画学院。
在一百多年的教学、研究与创作历程中,随着时代的变革与发展,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美术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聚集和造就了一大批闻名中外的艺术家、艺术教育家。以徐悲鸿先生及叶浅予、张仃、蒋兆和、李可染、李苦禅和郭味蕖、萧淑芳、李斛、宗其香、田世光、刘凌沧、梁树年等先生为代表的教师队伍,他们在中国画方面的艺术成就以及教育思想,成为二十世纪中国画发展最为重要的学术成果,在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中具有示范楷模作用,影响深远。中国画学院现有教授9人,副教授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16人,讲师4人,行政人员4人。2019年“中国画”成为国家级一流专业。
中国画学院已形成人物、山水、花鸟等专业特色突出的宽基础、多维度的教学体系。注重学生基本功的系统训练与艺术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除各类专业课程外,通过素描、速写、线描写生、下乡写生等课程,为学生打下坚实的中国画造型基础。书法教学方面,强调“书画印”融合发展,这种教学模式在全国高校中独有。中国画学院在扎实的传统笔墨基础训练基础上,开设中国画史论、诗词题跋、古文字学、学术规范训练与论文写作等专业理论课程,着力打通专业界限,完善“专精”与“广博”相结合的育人格局,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国画学院在经历了系统的教学和充分的学术积累之后,形成了以教学研究型、创作型、学术型为主导的教师队伍与培养理念。以传统为本、守正创新、兼容并蓄、教学相长和“三位一体”为教学原则,以传统绘画基础、书法篆刻基础、写生基础、文史基础为主导,坚持从传统到现代、从生活到艺术、从基本功到创造性这三个基本环节,形成了传统、生活、创作“三位一体”和临摹、写生、创作紧密结合的教学特色,培养了大批以学养、才识、创新为特色的适应国家社会发展需求的中国画专业人才,在建构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美术教育体系中发挥出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