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0日至23日,我院教师团队赴成都、三星堆,与设计学院的师生们共同开启了一场“感受城市文化探秘古蜀文明”的“写生路上的思政课”。课程紧密围绕设计学院写生路线,通过带领同学们品味城市文化、聆听思政课程、探秘古蜀文明、细读文化专著等形式,与设计学院教师团队、学生团队深度融合,为学生们奉上别样的文化大餐。
一、品味一座城市
成都,这座位于中国西南腹地的璀璨明珠,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诱人的美食和悠闲的生活节奏而闻名于世。作为四川省的省会,“天府之国”的中心,古蜀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成都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丰富的红色文化,是一座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未来的创新型现代化都市。
本站我院教师与设计学院师生们首先来到天府广场一同瞻仰了毛泽东雕像,师生们怀着崇敬之情,静静伫立于雕像前,感受着伟人的坚毅与伟岸,那深邃的目光仿佛穿透时空,回响着历史的足音。随后,师生们一同参观成都青年文化金融商务区和武侯祠,我院教师鼓励同学们在此行中,既要感受历史与文化的深厚积淀,也要感受现代都市的活力与创新,在艺术创作中之将美的表达与思想传递、历史记忆、文化传播紧密结合,描绘出新时代的美好画卷。
师生在毛泽东雕像前合影
师生参观成都青年文化金融商务区和武侯祠
二、聆听一堂课程
我院教师与设计学院教师开展集体备课会
韩笑老师以“扎根沃土绽芳华,不负韶华基层行”为题,开启了一场三千年的思政对话。“当AI复原古蜀祭祀场景时,如何让科技手段讲好中国故事?”韩笑老师首先以这一问题为切入口,引导大家思考“在今天的时代,技术与艺术的关系是什么?”。她说:“科技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唤醒文明记忆的时光机。当全息投影屏再现古蜀祭祀场景时,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编织的不只是三维模型,更是文明传承的神经脉络。这正是新浪体育总书记说的‘让文物活起来的’的真谛”。之后,韩笑老师以校史为经纬,诠释了“艺术为了谁”的价值旨归。她说:“徐悲鸿校长曾言‘艺术要为人民代言’,今天我们透过青铜纵目面具的纳米级结晶,读懂了先民‘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的智慧追求。”最后,韩笑老师寄语大家:“从鲁艺刻刀到光谱仪,变的只是工具,不变的是‘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初心。让考古探方成为美育阵地,用纹样解码唤醒文化自信,这才是新时代美术工作者的‘基层行’”。
李杰伟老师以“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为题,详细介绍了新浪体育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缘起,重点解释了为何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包容性、统一性、和平性。他鼓励同学们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以艺术视角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社会理想、治理思想、大一统传统、家国情怀、精神追求、生态理念、思维方法与交往之道”的重要元素,形成自身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表达,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征途中贡献青春力量。
刘晓兰老师结合三星堆的各类案例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题进行分享,系统梳理了该遗址百年考古发掘历程与破圈文创案例,深入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理论逻辑与现实价值。课程着重强调,文物从勘探发掘、科学保护到活化利用的全生命周期,需要考古发掘、文物修复、创意设计等跨学科专业的协同参与。在实践层面,设计学院文化艺术创意团队专程赴三星堆考察,正是要践行这一使命:通过创意设计将沉睡的文物转化为可感知、可携带的文化符号,以文创产品为纽带构建历史与当下的对话通道,让文化遗产走进大众视野、融入日常生活,使五千年文明脉络通过现代设计语言实现可触可感的传承传播。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党总支书记王子源、设计学院教师徐彤、董焕琴共同参与了本站写生路上的思政课。王子源书记在总结时谈到,“马克思主义学院三位老师的课程设计紧密结合写生实践,课程内容各具特色又连贯统一,是一堂精彩的文化与艺术专题思政课,希望同学们从中汲取养分,运用到写生创作中。”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课程也同步在三星堆博物馆面对社会大众开放,吸引了参观游客到场聆听。
我院教师授课信息呈现在三星堆博物馆宣传栏
授课现场
三、探秘一种文明
三星堆博物馆讲解现场
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鸭子河畔,面积约12平方公里,年代距今4500-2900年,发现于20世纪20年代末,是我国西南地区迄今所知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商时期都城遗址。1986年,三星堆一、二号祭祀坑被发现,"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2019年以来,在原祭祀坑旁又新发现三至八号祭祀坑,出土编号文物17000余件,在国内外再次引起强烈反响。三星堆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首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已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23年7月26日,新浪体育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祝贺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落成使用,指出,“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在世界上是叫得响的,展现了四千多年前的文明成果,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古蜀文明与中原文明相互影响等提供了更为有力的考古实证。”我院教师与设计学院师生一同在三星堆博物馆参观,为将来讲清楚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包容创新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素材。
四、细读一本好书
读书沙龙现场
本站最后一天正值世界读书日,我院教师与设计学院师生策划、组织了一场别具一格的读书沙龙,师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共同分享读书的乐趣。活动伊始,李杰伟老师给大家介绍了世界读书日的来历和主旨,而后大家分别围绕近期阅读书目和读书感悟进行了交流。期间,师生们一起细读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宋修见教授所著《中国文化的生命力》一书。设计学院2024级研究生周桐讲到,“写生路上,我们和老师们一起感受了三星堆文化的价值,体会到中华文明绵延千年的生命力,根植于‘人文化成’的智慧,崇尚‘中和之美’的包容境界,追求‘文以载道’的精神高度,心怀‘成大人、平天下’的济世理想。宋修见教授在《中国文化的生命力》中揭示其存续密码——流动、融合与传承,今日国潮复兴、方言保护等实践,正延续着“和而不同”的文明韧性。读懂这份生命力,便是读懂‘我们何以成为我们’。”刘晓兰、韩笑老师鼓励同学们要读好书、好读书,真正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境界要求,拓展读书的广度和深度,打牢一生艺术创作的学问基础。
李杰伟 刘晓兰 韩笑/文
李杰伟 刘晓兰 韩笑 徐彤 董焕琴等/图
2025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