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推进“大思政课”与社会实践的深度融合,贯彻中央美术学院2025年“一个中心、三大坐标、六个工作任务”的工作部署,暮春四月,马克思主义学院将课堂延伸至皖南西递村、瓷都景德镇、河洛之源巩义等地,开启了"写生路上的思政课"主题实践活动。在行前动员会上,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宋修见向参与本次实践活动的教师提出三点嘱托:一是聚焦"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频共振";二是聚焦"红色基因与时代精神交融共生";三是聚焦"田野调查与理论创新双向驱动"。
2025年4月12日至14日,马克思主义学院铁锚、刘晓兰和韩笑三位老师走进了安徽省黟县西递村,为版画系写生团队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教师们从徽商精神谈到文化自信,从古村落保护延伸到乡村振兴——艺术与思政的融合,在皖南山水间悄然破题。
晨雾缭绕中,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次第展开,古村如一幅水墨长卷渐次舒展。版画系江帆老师为大家讲述了西递古村文化资源的特色:西递村是世界级文化遗产小镇,有着独特的徽州文化,同时也蕴藏着丰富的红色历史资源,传统与现代的文化碰撞为艺术创作提供无尽灵感,是“纯天然写生教室”。同学们穿行在青石巷陌间,用画笔勾勒飞檐黛瓦的徽派建筑群,在斑驳的粉墙与雕花门楼下对话古村文脉。
适逢春笋采收时节,师生们围坐在老宅天井,与鬓发染霜的采笋人共话桑麻。老人口述的“采笋经”里,既有顺应天时的农耕智慧,更蕴含着“靠山吃山”的生态发展观。同学们表示,艺术创作,既要深扎文化土壤汲取养分,更要在守正创新中绘就美丽乡村新图景。
夜幕初垂,大家围聚在百年老屋中包饺子。来自北方的同学示范柳叶饺捏法,南方同学则用馅料摆出写生常见的徽州山形图案。揉搓面团声与讨论徽州三雕技法的笑语此起彼伏。师生们感慨道:“在粉墙黛瓦间挥洒画笔是专业训练,而共享灶台则让同学们读懂了‘四水归堂’建筑格局里‘聚人聚心’的深意。”
黛瓦间的文明解码
在西递村的古村落中,铁锚老师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和建筑特色,以“粉墙黛瓦里的文化图腾”为题,开启了写生路上思政课的第一讲。铁老师向同学们讲解了徽州的宗族文化和传统价值观,又以徽派建筑的防火设计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古人的生活智慧。他告诉大家,传统文化不应只是停留在历史长河中,而要在当代社会找到新的生命力。比如徽派建筑的马头墙、木雕等元素,如何以现代设计手法融入到城市建筑、室内装饰中,让古老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焕发光彩。最后,他鼓励同学们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诠释传统文化,要将所学的传统文化知识和思政理念融入到未来的艺术创作中,用作品传递正能量,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转化
刘晓兰老师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题与同学们进行了交流分享。她讲到在数字化浪潮飞速发展的今天,要正确处理好传统与现代、技术与艺术之间的关系,既要把握科技革新带来的技术红利,更需坚守艺术本体语言的深度传承。本次分享通过系统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和转化的成功案例,勉励青年学子以长期主义的艺术态度深耕创作实践——在浮躁的媒介环境中保持定力,将传统文脉精髓转化为具有当代审美特质的视觉表达。讲座最后特别提出“双重使命”理念:新时代艺术人才既要做传统技艺的守护者,通过创新性实践激活传统艺术生命力;更应成为文化传播的践行者和先锋者。
叩问画板永向人民的百年答案
韩笑老师主讲的题目是“最美人间四月天,不负春光与时行”。从徐悲鸿先生倡导的“师法自然”教学理念,到董希文带领油画系师生赴敦煌临摹的壮举;从吴作人《战地黄河》的写生历程,到靳尚谊先生坚持带学生下乡采风的育人传统,她带领同学们穿梭时光,从校史的角度为同学们揭开了美院四月写生传统的缘起。之后,她分享了自己对“艺术为了谁”的深度思考。通过解析央美师生参与北京冬奥会设计、乡村振兴壁画工程等鲜活案例,韩老师总结到:“从延安鲁艺时期‘艺术为人民’的火种,到今天用设计改善民生、用画笔记录时代的担当,四月写生不仅是技艺锤炼,更是心灵贴近大地的必修课。艺术工作者的画板,应该永远对准人民生活的调色盘。”
笔墨丹青绘就育人新景
中央美院这场“带着泥土味的思政课”,为新时代艺术教育领域“大思政课”建设提供了一个鲜活样本。学生们在描绘乡村美景的同时,也深刻理解了乡村振兴的意义;在解读传统文化符号时,坚定了文化自信。这样的课堂,也正为“培养什么人”的时代命题,写下最鲜活的注解。
学生感言
写生季的油彩余香仍萦绕在徽州马头墙的晨雾中,师生们的每一幅写生作品,都是央美学子用画笔丈量时代、以丹心对话历史的宣言。恰逢西递村入选世界文化遗产三十周年,这座被联合国誉为“明清民居博物馆”的古村落,以青石板巷为轴、雕花门楣为页,为美院学子翻开了一部立体艺术史。通过与写生创作、经典研读、田野调研的深度融合,思政课从课堂“活”进山河大地。当画笔蘸取的不仅是颜料,还有历史的温度与时代的呼吸,写生便升华为一场艺术观与价值观的双向淬炼。央美师生用实践回答:让艺术扎根泥土、让思想照亮创作。
韩笑/文
铁锚 刘晓兰/图
宣传部/编
2025年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