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 领航中国设计,创造无限未来
一流设计学科 | 成就未来设计梦想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致力于成为全球设计教育的先锋力量,坚持“教学-科研、产业-政府、社会-经济”一体化设计教育思想,引领中国的设计教育。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2009年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全球最佳三十所设计学院之一,2022年QS全球设计院校排名位列22位,2017年设计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的第一批学科名录。设计学院吸纳了国内外艺术设计大师的文化思想,建立了与国际一流设计学院同步的教学体系与大纲,吸引了中国最顶尖的设计学生。设计学院的使命是以教育为桥梁,推动文化与科技的创新融合,为中国和世界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创意思维、实战能力的顶尖设计人才。
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 | 培养综合设计能力
设计学院紧扣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方针政策,全面落实“以本为本”,大力加强新文科发展,推进交叉学科的建设。在教育部第二轮“双一流”建设中,进一步强化学科广义交叉的时代本质和特色优势,更加突出交叉融合的创新意识与能力,高质量科学规划广义交叉设计学科群,重点建成“战略设计、科技设计、文化设计、社会设计、产业设计、设计研究”六大学科交叉类型,形成设计学科向内融合、向外交叉的新发展特征和格局,构建布局完整、导向清晰、结构合理的学科发展体系,以引领中国设计教育的创新发展为时代定位,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重大人才工程引领,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突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和领导力的设计学科体系。
设计学院通过“破壁”与“开环”策略,强调专业间的融合发展。本科设有视觉传达、数字媒体艺术、产品设计、时装设计、首饰设计、摄影、工业设计(工科)等17个专业方向,构建了创新实践的全面教学体系,形成立足生态意识,以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为研究与实践场景,为人类未来存续的时代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的教育矩阵格局。学院鼓励学生在多领域中交叉学习,从理论到实操,培养创新型、实用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全方位设计能力。
本科专业方向特色:多学科融合,激发创新潜力
1. 视觉传达设计:基于中央美术学院深厚的人文艺术教育基础上,培养具有相对完整视觉文化理论基础、广阔学术视野和批判性思维的视觉创新设计实践能力。以专业的态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服务于视觉形象建立和传播的设计师与研究者。
2. 数字媒体艺术:注重艺术性、实验性、原创性和前瞻性,探索数字科技对艺术研究的新动向。教学涵盖数字影像、动画、沉浸式体验和游戏设计,强调独立审美与时代特色,引导学生拓展形式语言并建立批判性思维。通过科技手段推动创新,培养学生成为数字媒体领域的问题发现者与解决者。
3. 产品设计:是融合人类、社会、艺术与科技的学科,注重通过系统化服务为社会与经济创造价值。设计类型包括社会问题驱动、商业需求驱动、新技术驱动及未来预测。课程涵盖产品制造知识、生产关系理解、生活趋势预测、思辨设计及用户行为研究等领域。
4. 时装设计:探索时尚与社会、文化、科技、生态等领域的关系,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设计创新者,并致力于引领新兴时尚细分领域发展。将服装视为文化传输的媒介,强调从实体到系统的多模态创作,鼓励学生通过时装艺术语言探索生活方式的未来优化,成为具备人文关怀和时代视野的行业开拓者。
5、首饰设计:研究当代首饰文化,将首饰视为阐释人与外部关系的媒介,探索其在当代文化中的意义。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独特设计理念和审美品位,同时通过精良的工艺实践助力学生获得自由表达和创作能力。
6. 摄影艺术:依托中央美院的学术传统和未来导向教学理念,融合国际优秀教学体系,培养以摄影为艺术语言,具备高审美水准、全面影像理论知识的跨界艺术人才,涵盖艺术摄影、应用摄影等领域,旨在塑造优秀的视觉工作者与影像策划编辑人才。
7、出行创新设计:基于新型技术和社会背景,专注移动场景与交通工具的迭代,培养具备逻辑分析、技术敏感和创新能力的设计人才。前身为汽车设计专业,如今聚焦智能出行与智慧城市新形态,致力于打造未来产业标准的制定者,并与全球40余家汽车企业和高校合作,推动协同创新。
8. 艺术与科技:引导学生在新的自然、科技和社会环境里探索艺术与科技的创新结合,扩展新型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一系列构架严谨、层次分明、思考与动手并行、有社会针对性的课程,以跨学科的?式来培养学?的创意能?、技术能?和思辨能?。培养有思想、有远见、有实验精神、并能成熟地?最新科技来扩展艺术与设计边界的艺术家和设计师。
9. 危机与生态设计:自21世纪以来,气候变化、生物变异、科技爆炸性增长和全球变革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存环境。危机与生态设计作为新兴学科,以生命为本,运用广义生态学、生命科学和气候学等领域的知识,预测不确定的未来,并提供长期、弹性和多层次的解决方案。该领域通过实验性调查和新方法论,促进对复杂现实的深入理解,提出变革性干预措施,研究关键词包括气候货币、后碳设计、生态资本和人类福祉等。 10、创新设计:结合设计、人文、科学与商业,探索人类社会未来的复杂需求与可持续解决方案。课程分为设计工程、创新方法与趋势设计,分别对应近期的渐进式创新、一至三年后的革命性实验创新,以及五年后的战略性情境设计。通过对社会、文化、经济、环境与技术的分析,培养立足中国语境、具国际视野、具备跨领域设计能力、跨文化理解力及批判性思维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11. 系统设计:从系统学视角研究复杂设计议题,倡导研究和实验驱动的设计,强调设计即研究、实践、系统的三重认知。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还原论转向整体论,关注新时代新现象。通过引入参数化设计与人工智能,探索其在各类场景中的应用,培养在智能设计、人机协同、群智开放和数字制造等领域具创新精神、创业潜力的设计人才。
12. 社会设计:专注于中国城乡社区设计与社会治理,关注对“具体人群在具体地方的形成过程”的关怀为研究目标,通过探讨从个人到公共的价值,启发学生洞察社会过程中的问题,识别影响变化的关键杠杆。课程强调尊重和运用当地知识观念、材料与技术,促进与当地社会组织的协作,激发社会设计师的共情力和创造力,重新配置资源,形成社区新质生产力与基于信义的关系,解决社会问题,满足实际需求。
13、服务设计:是应对全球社会与经济转型的新兴设计学科,基于对新商业和社会组织的需求,形成创新体系与工作方法。作为设计学科变革的战略方向,它提供新视角与工具,积极应对各领域的新挑战与机会。服务设计旨在培养具创新思维、战略视野和设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推动服务型社会与共益社会的建设。
14、艺术治疗:作为跨学科领域,融合艺术、心理学、神经科学等理论,针对焦虑、抑郁和阿尔茨海默症等提供评估与干预策略,促进心身发展和社会福祉。该方向依托中央美术学院的艺术传统与资源,专注于本土化变革与系统创新,致力于培养具前瞻视野和复合型能力的艺术治疗人才。
15. 设计策展与空间叙事:当代展览作为构建创作者与观者之间的媒介,呈现共享的动态结构。课程结合主题讨论与项目实践,研究多元策展模式,并置于广阔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中,通过跨学科方法,拓展设计策展的潜力。基于策展理论,探索空间叙事实践的表达与传播,反思展览如何利用具体陈述模式为观者构建意义。
16. 工业设计(工科):设计学院工业设计立足于产业升级,以支柱产业和高精尖领域为场域,服务经济社会建设和社会形态升级,强调在美术学院平台上进行“艺工融合”的教育创新探索,转化新型工具,提供新型方案和创造新型标准。工业设计培养具备跨域视野的、融汇多元知识的、致力社会升级的产业创新设计标准制定者。
17、艺术设计学:培养学术研究型与管理策划型人才。通过“设计的历史与理论、设计批评与策展、设计商业企划”三大研究方向,强调艺术设计史论与当代实践的结合,拓展设计文本研究。课程引导学生扎根历史文化与行业现状,建立系统性认知,培养对设计前沿问题的批判性思考能力,强调“知行合一”,并注重商业企划与实践能力的提升。
本科教学特色:三阶段培养体系,逐步拓展设计思维
本科教学结构采取“1+2?3+4”模式,即一年级、二三年级与四年级三段学制结构模式,分别承担通识课程、通识理论课程、专业史论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术方法课程及综合设计课程的授课。
大一课程从造型基础为核心的传统体系向造型基础、通识基础、开源编程、技术基础等并重持续迭代的体系转变。强调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与自主意识的建立,拓展学生对更为广阔和综合的“设计”概念的认知。在“宽基础”的框架下,将基础的定义围绕设计学院的艺术性、实验性、开放性、原创性、前瞻性定位,为设计学院培养设计领袖人才这一目标完善基本素养和基础能力;大二大三课程实现开环联动,强化课题课程弱化专业方向,构建二年级以专业性、实践性素质培养为主,以专业技术方法课程为轴线,甄别研究方向,建构跨学科技术手段和方法创新能力。三年级以跨专业性、问题式研究性素质培养为主,以跨学科研究型课题为主线,在明确研究方向定位之后,形成跨学科问题意识和思辨素养,培养学术志趣;大四作为专业学习的结果和出口,在跨学科、打破设计专业壁垒的学科发展趋势下,以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开拓视野、开放对学科的理解,强调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与自主意识的建立,拓展学生对更为广阔和综合的“设计”概念的认知。让学生自由、主动选择专业与技能的学习,在全面的基础与架构之上深入某一知识与问题的研究与设计创作。
设计学院教学现场
国家设计与社会创新 | 赋能未来设计职业发展
设计学院形成教学、科研、创作、交流“四位一体”的优秀文化传承创新机制。通过重大国家形象设计项目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传承和应用,先后完成建党100周年、国庆75周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会徽设计等具有重大文化示范性的国家形象设计项目。与苹果、奔驰、故宫、腾讯、百度等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深入合作,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项目机会,从而接触行业前沿动态。设计学院的学生曾参与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青奥会、冬奥会等重大项目的形象设计,为学生职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展示平台。
设计学院教学与科研
教学设施与科研资源 | 提供全方位的学习支持
“拥有不占有”,提高空间使用率是学院的教学空间的使用理念。空间、设备 的共享与流通,提高和完善了教学安排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由性、自律性和 计划性。新型的教学管理平台与学院管理体系,使行政部门原本的管理意识转变 为服务意识。设计学院配备了现代化的实验室、图书馆以及多功能综合学习区, 建立了涵盖基础学科、前沿科技、设计实验等多个方面的资源支持系统。学生在 这里能够自由探索和创新,完成从设计概念到实物呈现的全过程。
设计学院教学空间
设计学院图书馆
学术讲座与学生活动 | 构建学术潜能的未来设计力量
设计学院注重通过学术讲座和多元化的学生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批判性思维,为他们提供深入的学术和实践交流平台。学院每学年举办大量的学术讲座,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设计师和行业专家前来分享他们在设计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行业洞见和创意实践。这些讲座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更引导他们从多角度思考设计在社会和科技中的场景应用,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生工作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目标,打造以辅导员、班主任和专业导师为主体的全员育人格局,结合专业特色,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如新生拔河比赛、青年节学子座谈会、音乐分享会、烘焙沙龙等,有效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助力学生身心健康。学生会、分团委和各学生班级也分别组织了迎新、毕业赠别、学术讲座和班级读书分享会、观影季等健康向上的活动,锻炼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了学院的凝聚力。学院积极支持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在校园文创大赛、“挑战杯”和“互联网+”等重要赛事屡获大奖,展现设计学子风采。学生可以把课堂所学运用于实际,进一步巩固自己的专业技能,并提升团队协作与问题解决能力。此外,学院与多家国际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学生得以参与真实项目实践,在企业平台上获得宝贵的设计经验和行业见解。
设计学院学术讲座
设计学院学生烘焙沙龙活动
设计学院“仲夏yeah之梦”专场音乐会
本科招生:面向创新与未来的选拔标准
设计学院注重学生的创造性潜力与学习主动性。本科招生由以造型基础的单一技能层面的考核迭代到以专业为方法手段对社会问题进行探讨和思考。招收具备什么素养的学生直接决定着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学院鼓励具备思辨性、创造性、批判性、审美能力、敏锐观察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学生加入。学院实施严格的毕业审核制度,确保毕业生在设计能力、创新素养、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符合一流设计人才的标准。
结语:领航中国设计未来,打造世界一流设计教育
面对新时代形势变局、产业创新、全球危机与挑战,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以“中国设计走向世界”为目标,积极推动高等教育新需求与变革。设计学院紧跟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重点,深入解读新文科核心,致力于将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等高科技要素与学科设计紧密融合,探索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中的前沿课题,并提出设计创新的新方向、新标准及新价值判断。
学院聚焦全球视野,研判政治经济变化,以社会组织、生产和消费方式为切入点,构建以危机意识为导向的跨学科教育架构,整合学科资源,推动设计学科间的深度协作。专业的交叉融合、适应未来发展需求的学科群,学院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学习平台,并鼓励学生应对复杂的社会问题,以设计为工具提出创新解决方案,助力人类的未来生存发展。
设计学院始终秉承“以艺术赋能科技、以设计服务社会”的理念,将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国际合作,提升学科创新水平,树立全球设计教育的新标杆。我们诚邀热爱设计、有志于推动未来发展的青年加入,共同创造中国设计的辉煌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