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自建立以来,创造了许许多多动人的艺术形象。其中有一类形象特别令人注目,那就是为共和国而作的艺术品。这些作品反映了共和国在不同时期最值得纪念的各种形象,体现了中央美院的艺术家们关爱祖国、关心社会的艺术视角。
1949年7月,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为了迎接新中国的成立,在《人民日报》刊登了向全国征求国旗、国徽及国歌词谱的启事。截至1949年8月20日,共收到国内及海外华侨寄来的国徽稿件112件,图案900幅。这些稿件和图案虽各具特色,但都有不足之处,故都未被采纳。
1949年9月下旬的全国政协全体会议上,只通过了国旗方案和国歌词谱,没有公布国徽方案。因为长时间无法挑选出合适的国徽图案,受中央之命,负责征集国徽图稿的清华大学营建系和原国立北平艺专(1950年改为中央美术学院)都成立了国徽设计小组,负责国徽设计。其中中央美院国徽设计组由著名工艺美术家、教授张仃、张光宇、周令钊、钟灵等组成。当年9月25日,张仃、钟灵提出5个与政协会徽相似的国徽图案。1950年6月11日,国徽组召开会议,对中央美院专家提出的"仿会徽形式而以天安门为主要内容"的图案进行讨论。最后,这次会议原则上通过国徽采用天安门图形。
方案的通过离真正的设计完成还很远,但毕竟踏出了第一步。后来张仃和当时担任清华大学营建系教师的梁思成都提出了多种方案。经过反复比较,一再修改,国徽组终于选定由梁思成在张仃的图案基础上改造而成的国徽图案。1950年9月20日,毛泽东签署中央人民政府命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及说明:"国徽的内容为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象征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胜利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
中央美院老院长徐悲鸿作为评委,亲身参与了国旗、国徽这些视觉标志的评选。除此之外,他还参加了国歌的征选。在国歌问题上,自征稿启事发布后,截止到1949年9月下旬,共收到国歌稿件632件,歌词694首。
投稿者来自社会各界,然而经过国歌词谱评选委员会的慎重研讨,认为征集稿件不足、应选者尚少。徐悲鸿建议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他的这一建议最终被采纳,《义勇军进行曲》的词曲经修改后,最终成为共和国的国歌。
国旗、国徽、国歌是神圣的。它们作为共和国的象征,已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中央美院的艺术家们不仅经历了共和国标志的诞生过程,更用他们敏锐的目光和高妙的画笔,记录下人们与共和国之间的记忆。
1952年,中央美院教授董希文创作了油画《开国大典》,记录下了新中国诞生那一庄严神圣的时刻。画作融合欧洲古典油画的造型技巧和中国民间艺术的色彩,创造了具有"中国气派"的经典画面。
1960年,巨幅素描画《当代英雄》问世。此前1959年,中央美院教师孙滋溪就已经将天安门这一地标画入了草图中。后来,根据孙滋溪的草图,中央美院的15名教师,创作了素描稿,继而由中央美院教师卢沉主笔,绘制了卷本工笔重彩国画《当代英雄》。画中,以毛泽东为中心,各行业代表胸佩红花一字排开,缓缓走进一座宏伟的建筑。画面左侧便是红墙金砖的天安门,国徽在城楼中央闪耀。不用更多语言,人们便能明白这里是共和国的中心,各行各业代表正走进庄严的人民大会堂。画作一经问世,便广受关注,成为当年发行量最大的一件美术作品。这些在各个生产部门努力工作的代表人物便是当代的英雄,一种全新的、只有新中国才有的价值之下的英雄。这种价值观,与向社会大众征集国旗、国徽方案的指导思想,彼此辉映。
4年后,孙滋溪创作了另外一幅力作--《天安门前》。这幅油画表面上看只是几名普通百姓在合影的场景,但是孙滋溪用和表现主要人物时一样细腻严谨的笔法,描绘了人们身后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画像和国徽。国徽在这里就像是一起合影的一员,代表祖国和人们一起留下纪念。
斗转星移,时代不停地改变,但国旗依然鲜红,国徽依然闪亮。中央美院的艺术家们,依然用艺术的语言,记录着中国人对当代中国的记忆。只是比起那些特殊的具有纪念意义的画面,新世纪的艺术,似乎更多地将国旗、国徽这些共和国的标志,与寻常的生活结合起来。
2003年,中央美院教师王玉平创作的油画《猫眼》,真实地表现了一个透过猫眼所看到的人物。画面中的人是一名人民警察,他头上警帽上的国徽,在第一时间表明了他的身份。这名警察为何而来,画家并未交待,然而,这一点并不重要,透过家门的猫眼看人是一种非常平常的经验,但看到那枚国徽就会让这件事情便有了不一样的意义。它告诉我们,这些为国家工作的人就在身边,人们与共和国的联系,就体现在生活当中。
而早在2002年,中央美院版画系学生王朝阳创作的油画《正午》中则使用了国旗的形象。画面平和的灰色上,正午明耀的阳光下,车水马龙,川流不息。这些来往行人,彼此并没有关联,但半空中飘扬的那面五星红旗,却将这些人联系在一起。他们都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活着,工作着。他们的脚步,无论是忙碌的还是闲适的,凝重的还是轻松的......各种各样的心跳,无论是愉快的还是彷徨的,激动的还是平静的......都伴随着这面五星红旗,与共和国的节拍一起生生不息。
李小旋/文